機氣林-機器人寫了個“之”字,看邱振中怎么評價?
機氣林智能科技2019提供自動化零件,工控產品,工業機器人,以及機器人零部件。
機氣林智能科技有話說:
央視最新一期《機智過人》中
請來了一位
能攤煎餅、能彈鋼琴的
“四歲書法家”
——書法機器人
書法機器人彈鋼琴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邱振中
在節目中提到
書法創作至少有兩點要求
一是對書法史的繼承與把握
二是書寫者要有自己的個性與風格
邱振中
韓雪與撒貝寧紛紛提出質疑:
機械臂是硬質結構
書寫時是否流暢?
機器人怎么去體現和控制
書寫時的力度與速度?
節目中
機器人與三位書法學生
進行書法臨摹與創作兩輪比拼
王羲之《蘭亭序》的“之”(左)
機器人與書法學生的“之”字臨摹
以上四個王羲之《蘭亭序》中
“之”字的臨摹
猜猜哪個是機器人寫的?
答案是第三個
從結構上來說
首點的起筆方向與第二筆的夾角
機器人都更加準確
機器人與書法學生的創作
第二輪創作“比拼”中
邱振中評價
“從藝術角度來看,
第三個是最差的。”
邱振中
從臨摹上來說
機器可以具備極高的準確性
但藝術創作對它來說很難
輕量型機械臂與人工智能結合的書寫
僅僅是仿人類的行為
字里行間始終缺少情感
筆法、章法、形神、韻味
再到情感與狀態
這是一個完整書寫的思考過程
智能機器人能臨摹
是因為它記錄了運動軌跡
但在創作上
它卻只能調動字庫存儲
《祭侄文稿》之所以成為名篇
是因為它飽含了顏真卿情緒的起伏變化、
承載著顏真卿內心的悲痛
人的情感是機器無法超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