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這么牛,但人類不會被取代,因為學校開始重視這門課
機氣林智能科技2019提供自動化零件,工控產品,工業機器人,以及機器人零部件。
機氣林智能科技有話說:
方文山要失業?人工智能已經能寫歌了?
在前幾期的《中國好聲音》中,有位選手利用AI改編了一首周杰倫的《止戰之殤》,他表示這是基于一種“深度學習”的算法, 人工智能學習了華語樂壇幾千首作品,可以無限創作歌詞。
AI都能寫歌了,那寫稿肯定也沒問題,小編為自己的未來感到瑟瑟發抖。
-1-
AI智能時代來臨
“我們正站在變革的邊緣,而這次變革將和人類的出現一樣意義重大。”
著名數學家弗諾·文奇的話來形容AI人工智能時代可能略顯夸張,但是隨著微軟小冰、谷歌AlphaGo等AI在世界舞臺上大放異彩,我們有理由相信,AI時代已經到來。
于是乎,我們開始有了緊張感,在現在的人工智能時代,AI似乎無所不能 。
我們開始擔心:AI無所不能,會不會取代人類?
-2-
AI取代人類?
最近關于AI人工智能的各種新聞層出不窮。
2011年,IBM沃森在美國老牌智力問答節目《危險邊緣》中打敗了最高獎金得主布拉德·魯特爾和74場連勝紀錄保持者肯·詹寧斯,贏得了100萬美元的獎金,這是人工智能少有的在棋類比賽之外戰勝人類。
2015年10月,AlphaGo以5:0戰勝歐洲圍棋冠軍樊麾,這是人工智能程序首次在不讓子的情況下戰勝人類圍棋選手。5個月之后,AlphaGo戰勝世界冠軍李世石。
2017年5月,AlphaGo又戰勝世界排名第一的柯潔,圍棋也被人工智能攻陷。
柯潔在與阿爾法狗對決之后,也說出了“人類太多余”這樣的話。
除此之外,無人餐廳、無人貨架、無人超市、無人加油站等,都在這兩年迅速崛起,AI已經足以取代大部分人的職業,這令“AI取代人類”這樣的言論更加真實。
-3-
人類與AI的不同
理論上說,一系列十分先進的機器幾乎可以取代所有的人類工作,這將使人類免于平凡的苦差事。
但是,取代的只是工作,并不能完全取代人類。
人類具備想象力、有創造力、有發現美、欣賞美的能力,這些有溫度的能力,是AI智能再怎么高級也無法達到的。
正如周杰倫所表示:“音樂它(人工智能)比不過人類,創作能力是不可被取代的。”
我們要重視上帝賦予我們的這些與生俱來的藝術天賦,最好能將其發揮極致。
現如今,意識到藝術重要性的人越來越多,藝術教育市場也就變得炙手可熱。
但是在中國,由于教育資源不均衡,很多地區的學校和家長即使希望讓孩子接觸到藝術,但卻苦于沒有資源和能力。
數據顯示,在中國鄉村,約有6000萬的孩子無緣接受藝術教育。由于師資匱乏,很多鄉村老師承擔著多個學科的教學任務,藝術老師大部分是兼科教師,其中真正接受過專業藝術教育的老師更是少之又少,從而無法正確對孩子們進行藝術啟蒙。有多少孩子,始終沒有機會邁過“藝術世界”這道門檻兒。
-4-
人類如何自救
藝術是人類的希望,但資源問題限制了藝術在很多地區的推廣,我們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在科技發達的今天,資源不均衡的問題,逐漸被互聯網所解決。在藝術教育的問題上,我們也可以探索利用“互聯網+藝術教育”的力量,去觸達更多的地方,將藝術的陽光照射到世界的更多角落。
我們很高興地看到,科技企業和公益機構已經在踐行。
2017年11月,騰訊攜手北京荷風藝術基金會,發起藝術行動公益項目,提出“互聯網+藝術教育”的整體解決方案,包含線上課程、線下培訓、教學實踐、成果輸出的教育閉環,形成標準可復制的教學模式,推廣至全國鄉村地區。讓互聯網構架起鏈接頂級教育資源、藝術大師與在地教師的橋梁,讓藝術教育觸手可得。
先以美術和音樂兩門課程為主,聯動首都師范大學專業團隊根據教育部新課標規劃課程體系、并聯動郎朗等藝術界知名大師,共同完成課程錄制。
9月10日,藝術行動-郎朗三分鐘音樂故事將在騰訊課堂、QQ音樂、騰訊視頻TV端等多平臺上線,由藝術行動超級導師、國際鋼琴大師郎朗先生親自選題、錄制,將藝術課程通過互聯網的力量,觸達更多的家長及孩子,同時也為鄉村教師提供課程與培訓,如今年暑假,藝術行動聯合首師大專家團隊,共赴雄安,為雄安新區700余位藝術教師,線下師資培訓,以提升雄安當地的藝術教學能力,并通過線上直播課程覆蓋荷風200多所合作的希望小學,授予老師們藝術教育的能力,讓更多孩子們能得到接受藝術教育的機會,將藝術教育的種子撒向中國鄉村。
想了解更多,可點擊:騰訊課堂
藝術行動,希望能借助互聯網的力量,觸達更多的地區,讓更多人擁有受教育的權利,藝術應該是屬于每個人的,并不是只有有錢人,才有資格學藝術,只要你能上網,就能學習藝術。
當然,藝術教育并不是想培養孩子成為一個藝術家,我們期望在培養觀察力,好奇心,創造力之外還能給孩子一種寄托,在內心柔弱的同時,分散自己的挫敗感,宣泄自己的情緒,給孩子價值觀和品格的培養。
藝術行動,是希望能在孩子心中播下美好的種子。
-5-
不用過于擔心AI
對于人工智能取代人類這件事,大可不必擔心。
機器人可能作出貝多芬第九交響樂那樣的偉大音樂么?!能夠寫出老子、馬克思、康德、尼采等哲學家的偉大思想作品么?!能夠寫出李白、拜倫、托爾斯泰這樣的文學作品么?能夠像米開朗基羅、達芬奇、梵高那樣創造出偉大的藝術作品么?
不能,這些作品是通過長期人生經驗和精神積淀,在無數的意識和潛意識交織的基礎上創造出來的東西。這些偉大的東西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們承載了所有人類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在需要想象力跟創造力的事情上,人工智能永遠是無能為力的。
作者:機氣林
鏈接:https://www.jianshu.com/p/6744fb218a05
來源:簡書
簡書著作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轉載都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并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