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達劉碩:智能機器人如何演繹“工業4.0”
新時達劉碩:智能機器人如何演繹“工業4.0”
機氣林智能科技2019提供自動化零件,工控產品,工業機器人,以及機器人零部件。
機氣林智能科技有話說:在華制智能、《中國工業評論》主辦的工業4.0與中國制造2025全球年會上,上海新時達機器人有限公司副總裁劉碩分享《智能機器人如何演繹“工業4.0”》的主題演講,讓我們進一步了解中國機器人與工業4.0發展現狀與趨勢。
上海新時達機器人有限公司副總裁 劉碩
以下內容根據劉碩先生的演講實錄整理:
看到有這么多人在這里,精神面貌這么好,中國的制造業有希望。我先自我介紹一下,我來自上海新時達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我們公司是一個專業從事機器人本體制造和銷售的一家企業。我們成立于1995年,今年剛剛是20年,我們一開始是從事電梯控制和驅動這塊的業務。慢慢我們往空間各方面的運動控制,包括驅動電機,現在的機器人等整個的流程走下來。我們大概每年有20多億的產值,我們是2010年上市的,上市之后股票在中國A股市場大跌前的前一天還是前兩天停盤了,剛停沒過幾天股市就這樣下來了。很多人問我說,你們主營業務是不是炒股,我就說純屬巧合,還是應該專注于慢慢把實業做好,我們可以看到這個行業很暖,不會怎么樣。
剛才兩位劉總它們講的讓我覺得心里惶惶不安,在它們面前我是晚輩。而且也不是搞技術出身的,有技術這塊的不是特別的驚恐。我想既然是我們互聯網+這么一個主題,到最后我就做一些可能類似于有一定總結意義的這么一個話題,再概述一下我們對于工業4.0,包括中國制造,包括機器人我們的理解一些理念,然后再講講現狀,講一講未來,講一講停緩。我們做工業互聯網業得講講情懷。
簡單分這么四塊,先是說一下對工業4.0的理解,很多時候可能是我個人的觀點。結合中國市場情況簡單判斷一下中國的行情,以及機器人能起到什么作用,我們比較關注機器人這個東西在整個工業大方向,到底處在什么角色和地位。
工業4.0的解讀
對于工業4.0這個概念其實已經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在工業4.0之前有生產制造的經歷了三次重大工業革命,以蒸汽機、電動化、自動化為標準,到工業4.0以智能制造為標準。很多人問我,機器人是不是工業4.0。我個人的判斷不完全是,因為從3.0時代,從自動化時代很多發達的制造業國家就已經開始廣泛的使用機器人了,所以在我看來機器人是從3.0到4.0貫穿始終這么一個技術和應用,始終是連接制造自動化,制造智能化這么一個節點。智能制造工業4.0全生命周期制造,鼓勵的生產單元通過互聯網,通過各種信息技術連接起來,實現信息的交互以及接通作業,這是對的。很多人說是不是有互聯網的4.0,我這里斗膽說一下,中國人自從大大的提出了互聯網+的概念,很多人把互聯網看成是過于重,在制造業發展過程中談的不是互聯網+,而是+互聯網。就是在制造業之前的自動化的過程中你的根基有多深,你的積累有多深,你的經驗有多少這是一個根基。而互聯網只是推的更遠。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個技術,讓你走的更廣闊更遠更深入,更現在化這么一個手段。
德國工業4.0
我們都知道4.0這個概念是德國提出,我常年在德國工作也看了大大小小的工廠。我們判斷德國為什么要提出4.0這個概念,首先是因為希望將信息投向傳統制造業,只是在保持德國制造業在全球的領先優勢,這是非常好理解的。如果德國的制造業在互聯網時代在信息化的時代,不能始終保持代表最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方向,這是一個非常重大的國家戰略。
另外一個層面德國之所以廣泛的推動4.0,因為它們希望4.0這個概念,不僅僅存在于西門子、寶馬、大眾,德國的工業技術部。不知大家了解不了解,95%以上的中小企業需要制造業升級,這些企業生產自動化水平,智能化水平,比起我們無數次強調的西門子也好,跟它們是不在一個數量級上的。德國政府非常希望能夠把這樣一個0.1技術自上而下的推廣。德國想通過工業4.0的推廣使德國成為CPS技術和產品等智能制造相關技術的主要供應。其實智能制造在全球都是一個課題,大家都面臨著這樣一個制造業需要升級,制造業可能人力成本過高,以及生產力再次提高這么一個階段。所以德國也希望能夠通過這樣一個過程進行技術輸出,它們非常高級的把這些東西拿出來了向世界宣告。
作為中國制造業,我們也應該理解這種理念,制造業的升級不是留在像上市公司這種級別企業去做的事情,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業大國,每年有3200億制造業產出,超過美國、超過日本、超出德國,是德國的四倍,這其中有大量的中小企業在這個過程當中供求。中國的制造業在轉型升級過程當中不是停留于理念,停留于把所有的設備互聯。希望掌握核心的技術,這個技術是可以推廣到全國甚至可能出口到境外,這是我們能夠與國外主要發達的制造業強國競爭的一個動力。當然也是我們作為新時代一直發展的基本的理念,從1995年到現在堅持所有的技術開發。
工業4.0三大主題
所謂工業4.0三大主題,智能物流、智能生產、智能工廠,還提到了一個智能服務。我覺得非常好,服務4.0也是投入到現在大量、在全產的這樣一個概念。產品在設備商那可能有大量的傳感器,它們會產生收集和分析的數據,這些數據不光在指導營銷說,在后期的維護保養上都提供大量的幫助,也覺得未來的智能制造一定是面向服務的集成模式,不僅僅是指向產品本身。最初這三個所謂工業4.0三大方面,我們看看無論是智能物流,智能生產還是智能工廠,其實在這個過程當中機器人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因為我說的機器人是一個節點,所以包括我們在生產過程當中是需要機器人將生產線連接。在物流過程當中,在生產物流所有的環節中都需要機器人的硬度,這也是為什么進入機器人的環節,是因為我們覺得是非常有影響的,或者說可以為中國創造價值這么一個環節。
工業4.0途徑
這是我們所認為的實現工業4.0途徑,第一是做好頂層設計,把工廠和全部生產過程重新設計成整套生產流程系統,實現產品設計、采購、生產管理、質量銷售產業鏈全流程一體化;其次就是采用智能機器,在流水作業上采用機器人或者全自動機床,機器人大范圍實現生產自動化,然后是實現機器聯網將傳感器嵌入在機器設備。其實就是說這是一個全系統的工程,先是我們需要一個藍圖,然后我們需要有一些前沿,就是我們的機器人。其實我們需要一個網絡,就是我們所謂的這是一個全套系統。如果我們只有互聯網光有數字技術這是不夠的,我們一定要在全套機器人包括智能制造一個環節都做到最好了。
說一下中國版的工業4.0,中國制造2025其中提到了大力發展十大領域,包括信息技術、航空航天設備,收入醫藥醫療機械等等十大領域。其實我們在這個十大領域當中可以看見,有幾張東西不僅它自身是國家或者說我們這個工業發展進程當中關注的重點領域,它也是促進其它領域能夠成功能夠向前推進的推動力,這其中包括信息技術,信息技術本身是一個產業,但是信息技術是其它產業信息化的基礎,然后是機器人。機器人本身是一個產業,機器人又是其它制造業,向制造業各個下游廠商提供服務,其它各個產業向前推進這么一個技術。這是我們提供機器人在工業4.0是一個什么地位。
工業機器人
下面有工業機器人的發展歷史,在20世紀40年代就萌芽了,到了80年代汽車制造業促進機器人大力的發展,所以我們在說的機器人其實不是4.0,機器人是從3.0時代就已經開始被大量的利用,并且逐漸趨于完善這么一個進程。到了現在的時候,就是我們所謂的4.0時代,就通過互聯網技術使機器人之間的信息互相連通,在這個時候機器人已經不是大家生產計劃的執行者,它可以是信息的提供者,可以是信息的采集者,可以是信息的使用者。它從我們互聯網上后續生產的方案獲取信息,再利用到實際生產過程當中,它在實際生產過程當中可以把每一個環節碰到的情況反饋到互聯網上,這是一個閉環的過程。
現在提到中國的機器人產業,跟德國美國相比,我們為什么要做機器人,我們的差異在什么地方?大家都知道,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制造業大國,中國在這么多年的制造業發展過程當中一直強調,或者說一直大量享受人口紅利,在人口紅利的銷售過程當中,我們獲得了很多成長空間,但是也抑制了自動化發展的過程,相對來說有一個抑制的過程。到了現在這個時代,我們人口紅利開始消失,人力資源成本開始提高。
如制造業大國德法美日,通過這些機器人的技術,它們通過機器人技術取代了人的機械勞動,解決了勞動力成本問題,其實現在在日本也可以完全解決勞動力的問題,這是技術進步的一個過程。對于我們來說,其實我們所能擁有的最后一點優勢,如果大家關注過我們的股票或者是看過我們報道應該知道我們大力在機器人這個行業做了很多資本運作。
剛才說的機器人換人的話題,第一個階段就是3.0階段包括數控裝備。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這是20世紀40年代已經開始了,在發達國家準備開始的過程。然后現在是我們所說的4.0階段,就是機器與企業管理系統集成應用,就是你的生產流程的管理,銷售的管理,倉儲的流程管理,通過數據的方式跟機器人聯系在一起。但是在這個中間其實還有一個3.5的過程,這個過程當中需要聯網集成,提升裝備的整體效率。其實德國也不是一個完整的4.0的國家,它完成了工業3.0,中國還沒有實現數字化等等,可能有一部分達到了3.0的水平,這些東西是上市公司變得比較大的制造企業。
中國智能制造
在中國制造業發展過程當中,需要2.0、3.0、4.0并行,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當然其實我們也有優勢,不是說我們可能做2.0,人已經到4.0,從2.0開始就差很多,其實我們有優勢。就是感謝我們在這個時代,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過程中,其實中國的互聯網技術建設,包括中國的民間和工業界,業界對于互聯網這個概念的接受程度和用戶習慣的不一樣,做的非常好。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經常會去歐洲或者是一些像德國一些國家,其實它們在有些地方的互聯網這一方面,沒有我們走得那么好,當然這是有各方面原因。大家現在生活當中對移動互聯網的改變,移動互聯網在制造業也是會應用,現在在推廣互聯網的技術,通過移動來控制和了解設備的信息,包括跟設備安全上的調試,或者是升級的過程。
中國的移動互聯網技術在全球不敢說領先,但其實不落后那么多,其實我們剛才說了4.0是制造技術自動化跟互聯網一個結合,我們其實在互聯網上不差,比別人快,在制造業可能比別人慢。所以我們也是有一定的機會和優勢在這方面進行一些超越。機器人是實現智能制造的重要手段,機器人和工業4.0的結合,也是近幾年最熱門的領域。2014年博覽會上西門子推出來一套智能車身生產線,需要三個人可以造一輛車,滿足小批量和定制化的需求,生產線上只有三個機器人。給它一個身份識別,機器人可以通過識別,通過云上工作任務的分配來自動的獲取這些物聯網的工作進行裝配。三臺機器人之間是可以協調工作,它們之間可以實現通訊。在生產的工藝上如果出現了變化,需求上出現了變化,它們是可以自動識別。這就是自動作業,這套系統我在2015年的工作會議上看到了博士也出類似的一套,它們的油氣桶更復雜一些。
大家看到4.0過程,組織也在不斷的推進新的技術,這些可能就是機器人在工業性當中的運用、方向和趨勢。在智慧工廠當中機器人不再是一個執行機構,它被賦于了女人一樣的視覺和觸覺的功能。同時是一個大數據采集傳輸分析的平臺,不光光是一個執行者,它采集數據分析數據,它向互聯網上傳送它的信息,這也是為什么我們一定使用機器人,龐大的網端下來之后,用人去分析去執行是不可能,必須要使用智能技術,計算機快速支撐這么一個系統。完成人一樣的工作,人在這么大數據信息量過程中已經沒有辦法去處理了,可能就會非常的不穩定,或者是影響精確性。人比機器聰明,人比機器精準,我們發揮人和機器人雙方的優勢,機器人并不是完全取代人,就是要去做人更需要去做的事情。
我們自己做的機器人系統,可以跟人進行五子棋的對弈,這個系統做了很多年。每年展會上有很多人來玩。之前知道中國可能有類似的機器人公司,有這樣的技術。當然另外就是智能化的機器人系統里,有實時工作狀態的數據,就是說機器人這個中心其實是整個大生產社會工廠這樣一個協定。在未來的社會工廠當中,人和機器人不是分開的,讓人可以做好的事情,讓機器人做機器人做的事情。有些人問我你們做機器人造成很多人失業,使工人需求量下降,影響這些東西。
人類社會發展到現在,生產力不斷的解放,每一次生產力的解放都是讓人做了更高級的工作,再也不用去手工的做很多事情。所以生產技術的進步從來都不會讓你們沒有事情干,我們非常希望把人從生產的過程當中解放出來,讓它們去探索宇宙、太空、海洋。人和機器人是協調工作,現在有很多機器人公司,記得前段時間在德國的時候看微信朋友圈里發了一個好象是西門子的機器人出了一項事故,機器人在運用過程當中達到了什么,不太記得?,F在有智能安全的技術,在機器人手臂上加各種安全保護的措施,包括傳感器的設備,使得有人接觸的時候會調整這個速度,或者是停止應用。
所以工業4.0是一個全新的時代,我們估計可能會有三十年以上的發展模式,中國有三萬兩千億的制造產值。在未來十年里我們假設如果有10%企業逐漸從2.0到3.0到4.0轉換的過程,就是一個萬人以上的市場,而工業機器人作為智能制造這個核心競爭需求,增長的非常迅猛,中國在2013年工業機器人位居世界第一,其中國產機器人總量約為1.7萬臺。但是目前我們工業機器人的使用力度很低。工業機器人是非常廣闊的領域,從我們國家的戰略層面到我們企業層面大數據是不可避免的趨勢,我們現在保有量實在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在這些比我們制造業規模要小的制造業,我們是大家的十分之一。其實機會非常多。
新時達助力中國智造
我不贅述關于我們公司的歷史或者是以前的成就,我們認為工業4.0背景下有三類企業是會有成長發展的空間,并且有可能走向成功。第三個就是需要具有智慧工廠,本身是一個智慧工廠,本身就是一個自動化的流水線,同時公司需要掌握工業4.0的關鍵技術,自己本身是工業4.0關鍵技術的供應商,其次可以提供工業4.0完整解決方案。新時達依托在智能制造技術各方面的技術,我們目前已經在打造智能產業鏈。我們有一個新時達電氣公司,還有我們德國收購的一家企業名稱,我們就把它用在了自己公司名字上面。其次我們還有一個網絡科技公司,我們說了制造4.0是制造+網絡,所以我們要有網絡,自己有專門的網絡公司來研究,在開發我們自己的APP,開發我們自己的應用。幫助我們設備在互聯網當中更好的為客戶提供解決的方案。
新時達可以說是集智慧工廠,全流程都是一體化。今年我們有一個新的項目是2015年產業振興和技術改造項目,我們目前掌握了工業機器所需要的絕大部分關鍵核心技術,從機器人的本體制造到控制系統,到新型驅動,除了減速機我們做不了。所以我們希望把我們的工業機器人的45位系統作為一個全自動的生產車間,這個項目已經在上了,希望我們可以盡大規模減少類似的浪費。
目前我們有這么幾大板塊,就是工業機器人運動控制,物聯網技術、網絡科技、智能物流、自動化集成、運動控制這幾塊集成。最近很多新聞,電梯事故比較多。我們做這樣一個系統為了能夠最大規模的避免電梯的事故。因為我們其實是中國目前最大的電梯控制系統和驅動的提供商,在中國應該是數一數二的,我們應該占20%到30%的市場,所以在中國可能占有70萬臺這樣一個電梯,希望把我們用的電梯全都建立在這樣一個物聯網當中,我們數據中心可以提前監測到所有電梯。除了定期保養之外很難實施,通過互聯網技術可以在系統當中,在我們數據中心,包括各種爆炸的技術參數,可以提前安排去進行維護和保養,我們發現已經有一半都可以去安排去維護。另外一方面電梯出現任何一種事故的時候,我們系統會及時警報,電梯有不同的保養公司來保養,通過這樣一個系統調動知道附近有哪些調配師在,以最快的速度幫助乘客在電梯里放下來。將來希望在機器人各方面都有這樣一個手段,不光是機器人在工廠里,生產過程當中是一個,在服務應用當中希望通過互聯網技術能夠抓取到這臺設備的運行情況和故障,能及時排除這些東西。
新時達致力于為制造業提供智慧工廠、頂層設計、轉型路徑圖,軟硬件一體化設施的工業4.0解決方案公司總集成商。工業4.0因為國家在這個戰略方面的支持,4.0這樣一個藍圖為我們提供非常廣闊的前景。這是我剛才說新時達目前掌握了機器人幾乎所有經濟,軟件系統伺服系統。產品系列可以從3公斤到275公斤。新時達致力于服務中國制造業智能化發展,為客戶提供最佳一體化系統解決方案,我們廣泛應用于汽車及零部件、電梯、金屬加工等等領域,我們也努力推動單機器人工作站到柔性自動化生產線應用的轉變。探索智能機器人柔性自動化生產線到工廠的應用創新。這些是我們機器人目前圍繞在座的一些應用。如果大家看我們公告之后,它是在車身裝備,在自動焊接生產線,機器人涵蓋多邊系統。
所以從剛才看到這些內容,我們可以看出,新時達在整合資源之后,我們希望能夠成為就像我們剛才說的工業4.0三類企業,我們都應該包括,我們本身是一個自動化的工廠,我們有核心的技術可以提供供應商,希望可以成為解決方案,成為完整的工業4.0生態的企業。最后一個故事講情懷,剛才說要講夢想。我們制造業跟互聯網圈聯系,所以我們要向互聯網學習,互聯網說夢想總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墒俏覀冇X得夢想越大要腳踏實地尤其在制造業這個地方,我們一直覺得實現夢想的過程是要一步一步走的。
最后就是關于對中國機器人這個產業的一些展望,目前中國機器人公司在市場占有率還是不高,主要都是海外的一些企業,在座的可能有一些機器人領域的前輩。我希望在這個過程當中應該團結和整合中國機器人產業包括智能制造的意愿,只有當我們能夠在我們自己的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我們才有能夠跟這些海外大的制作公司去抗衡。我們自身作為做這個企業,非常歡迎各方面的合作。只要能夠幫助機器人的產業進一步去完善,去跟國外機器人競爭的一些合作,積極去參與的。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