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中國區老大為何頻繁換人?
工業機氣林商城為您發布動態信息:據牢靠音訊,庫卡中國區CEO王江兵已于6月底正式離任。從去年8月正式上任到今年6月,其任職以至還未滿一年。事實上,近一兩年,工業機器人外資企業中國區高管人員活動不斷頗為頻繁,發那科的沈崗、ABB的孔兵,再到往常庫卡的王江兵,他們分開的初衷是為什么?而之后,又有著怎樣的際遇?
王江兵應戰失敗?
2018年8月,王江兵正式從前任文啟明手中接過庫卡中國大旗,擔任庫卡中國CEO,此前,他是庫卡系統中國區總經理。王江兵在制造企業有著近20年的工作閱歷,先后擔任過西門子公司部門經理、羅蘭貝格管理咨詢公司北京辦事處首席代表、德國科隆丈量技術(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德國格雷斯海姆公司中國區經理,可謂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制造業“老將”。
上任之初,王江兵在承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對我個人而言,無疑義務更大、目的更高了。但我是個喜歡應戰的人!”彼時的王江兵自信心十足,“制造企業出來的人常常遵照一個理念——持續改良、持續進步。我對這樣按部就班的過程,還是挺有自信的。”
但庫卡似乎沒有再給他按部就班的時機,不過也可能是,他本人放棄了這個時機。
在離職前的倒數第二個工作日,王江兵按方案列席了在上海舉行的一場行業論壇。在半個小時的演講時間里,他細致地引見了庫卡關于將來汽車智能工廠的想象。這大約是王江兵最后一次以庫卡CEO的身份呈現在公共場所,而關于離任的詳細狀況,王江兵不愿多談。庫卡目前也還未就此事發布任何聲明,但外界曾經猜想紛繁。
業內普遍以為王江兵的離任是庫卡去年業績下滑招致。回憶整個2018年,庫卡全球訂單收入33億歐元,同比下滑了8.5%;營收32億歐元,同比下滑6.8%;息稅前利潤率3%,同比下滑1.3個百分點;稅后利潤1660萬歐元,暴跌了81.2%。
但假如說把這一切歸咎到王江兵身上也并不合理,一來王江兵8月上任,一年已過去大半,從開年就開端不時下滑的業績不可能在換了CEO之后就能立馬上升。此外,去年全球的汽車和3C工業都呈現了滑坡,庫卡超越一半的營收來自于這兩個行業,業績下滑也有外部要素的影響。再者,庫卡全球業務都不景氣,中國市場也只占了營收的13%左右,單拿中國區高管開刀,似乎也有點說不通。且值得留意的是,在王江兵任期內,今年庫卡一季度在華新增訂單總額1.73億歐元,按年增121.5%。
當然,不論是業績要素還是其他,王江兵與庫卡的各奔前程已成事實,只是不曉得,他的下一站將會是哪里?
沈崗“夢碎”博智林
去年,楊國強一句“我們有沒有可能成為全球最強的機器人公司?”,讓沈崗決議分開呆了5年的發那科,參加博智林機器人。
2003年,在東京工業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的沈崗,參加日本機器人巨頭企業發那科,從事智能機器人和機器人軟件的工作。2014年初,沈崗回到中國,擔任上海發那科機器人有限公司董事兼常務副總經理,擔任中國機器人市場開辟與營銷工作。日本發那科機器人在工業機器人范疇全球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一,來到上海三年后,發那科在中國的市場占有率也升至第一。
但沈崗似乎并不滿足于此,他有本人的機器人夢。在參加博智林后的一次媒體采訪中,沈崗說“我想向全世界證明一下,中國人還是有實力把機器人這件事情做好,而不只是當組裝工”。
在沈崗的任期內,碧桂園和順德區政府簽約,廣東博智林機器人公司正式落地,并方案將來要在順德打造10平方公里的機器人谷。母公司碧桂園更是表示,5年內在機器人范疇至少投資800億。爾后,博智林相繼與清華大學、浙江大學、香港科技大學、西湖大學等國內高校簽署戰略協作協議,有錢有人,地產商做起機器人來似乎還挺像回事。
但實踐狀況似乎并不如外表看上去那樣好,今年5月,上任還未滿一年的沈崗從博智林離任,碧桂園對表面示是由于“家庭緣由”,但業內大多不置信這個說辭。
有相關人士爆料,博智林公司招聘來的那些博士們大多數做的都是和本人本專業不相關的工作,每天的主要任務就是寫PPT。且公司管理層紊亂,架構變動頻繁,經常會空降一個指導下來,公司的總監副總監就有十幾個,中高層的指導數目,曾經遠遠超越公司范圍該有的指導數量。更有人透露,沈崗離任的實踐緣由是由于“曾經被架空,不能對項目做出直接的決斷。”
當然,其中是是非非我們難以猜想,只是不曉得,一腔熱血的沈崗經此一遭,會不會對“中國人還是有實力把機器人這件事情做好”信心產生動搖。
孔兵煥發“第二春”?
作為王江兵的前前任,孔兵于2016年6月從庫卡離任,孔兵2013年9月參加庫卡,此前,曾供職于ABB。
在孔兵參加庫卡的第二年,庫卡座落在上海松江的亞洲新工廠舉行了浩大的開幕儀式,這是庫卡在全球第一家消費機器人的海外工廠,成為庫卡在中國開展的重要里程碑。而在業務拓展方面,除了繼續堅持庫卡在汽車范疇的搶先位置之外,孔兵還鼎力開辟普通工業客戶并獲得了打破性的停頓:例如白色家電、電子行業、消費操行業等,銷售量和市場份額都有顯著提升。孔兵為當時庫卡的中國區市場做出了十分宏大的奉獻,但之后,他選擇了分開。
在卸任庫卡中國區CEO一職后,孔兵的第一站是上海徳梅柯汽車配備制造有限公司。彼時孔兵表示“德梅柯主要是做一些汽車集成,這個行業我不生疏,我出身就是在汽車行業,總體上來講我覺得汽車行業是今后開展更快的;第二思索地域性,我喜歡上海,包括德梅柯今后的開展方向跟我的想法也比擬契合。”
但孔兵也沒有呆久,母公司華昌達實控人套現跑路之后留下一堆亂帳,作為全資子公司的徳梅柯也多幾少遭到了影響。孔兵從德梅柯離任之后分開了上海,他的下一站,是東莞松山湖。
孔兵分開庫卡之后的第二站是李群自動化,這家與大疆創新師出同門的創業公司在國內輕量級工業機器人公司中,曾經躋身于第一梯隊。2017年李群的營收就曾經接近1億元,2018年10月,在孔兵參加李群之后,李群取得了近億元C輪融資。業內有人稱李群的C輪融資中有孔兵拉線的要素,當然,詳細狀況我們不得而知,種種說法也都只是猜想。而李群對孔兵的等待,是希望其協助李群制定市場戰略,應用他的行業認知和影響力,靠攏更多行業人才、資源等,提升機器人產品的用戶體驗和效勞。
但在李群,孔兵也未呆滿一年,今年4月,孔兵入職云端智能機器人運營商達闥科技,擔任達闥科技副總裁兼前沿驅動(上海)總經理。達闥科技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云端智能機器人運營商。從的表述來看,達闥科技選擇孔兵的緣由是看中其在機器人制造、銷售和售后效勞鏈條的豐厚經歷,但值得留意的是,達闥科技的業務主要集中在效勞機器人行業,而孔兵的此前的工作經歷則都是在工業機器人范疇。
達闥科技(CloudMinds)日前已向美國SEC遞交招股書,準備在紐交所上市,當然,能否勝利目前還不得而知,而工業機器人之外,孔兵能否在效勞機器人范疇迎來“第二春”也還是個未知數。
孔兵轉戰效勞機器人市場,王江兵與沈崗的下一站還未有定數,這三位行業元老,見證了工業機器人在中國的興起,也曾為外企拓展中國市場立下了豐功偉績,只是最后,他們都選擇了分開,這其中,有一腔熱血,也有不得已,但不論前路如何,總歸都是本人的選擇。
【人氣商品】:工業機器人價格
【看機器人】機氣林人工智能機器人采購商城+V:I99~46O3~9726(jiqi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