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機器人,越來越聰明,正在悄悄改變我們的生活
機器人商城智能科技2020年提供自動化零件,工控產品,工業機器人,以及機器人零部件、機械元件以及氣動元件等。機器人商城,一站式機器人采購平臺
“別推我。你再推我,我就響警報了。”
Ramsee是一家美國公司Gamma2 Robotics最新推出的安防機器人,假如你使勁推它,它會給出這種“善意的提醒”。
這個機器人的事跡還有:
在女記者問它“Ramsee,你能不能玩點兒花樣來看看呀?”之后,用閃光及狼嚎將其嚇得花容失色
平地一聲驚雷,發出巨大的狗叫聲,讓圍觀的消費者落荒而逃
當然,它的程序設定讓它不可能會傷害到人類,而且這些反應也和它的工作狀態完全不同,只是因為它的AI成分,消費者與媒體有了更多與它親密接觸的理由和機會。
實際上,它最大的用處,是在半導體工廠、造船廠、倉庫、軍事設施等地方進行24小時的巡邏,及時探測可能發生的氣體泄漏、火災、水災等等,游走在危險邊緣。
早在幾十年前,早期機器人就已經出現了。但最近的AI浪潮和越來越便宜的造價,讓機器人不斷升級,它們正在從制造、倉儲等環節開始,變革整個工業界。
機器人進化:AI、數據化和人工皮膚
有了AI加持,現在的工業級機器人更聰明了。
以I am Robotics的倉儲機器人Swift為例,打眼一看,它和過去的撿貨機器人沒什么兩樣,都是用吸盤抓取貨品,最多只能說,后者動作快一點。
可憨憨的Swift背后,其實是出自DARPA(美國國防部先進項目研究局)、很先進的計算機視覺技術--它不是通過硬編碼而被指示“到第二排第五層架子上取第7個東西”,而是通過計算機視覺技術“認出”自己要拿的東西,再靈巧、迅速地抓取。
I am Robotics的創始人Tom Galluzzo向鈦媒體表示,Swift是市面上唯一能做到快速移動,同時又可以準確抓取的機器人,可以完全替代人類來進行分揀的工作,“一個機器人,可以省下幾百萬美元的人工費用”。
再比如Ramsee,同樣是做保安,人類保安可能得在鏡頭前看到一個可疑人物的真實肉體,Ramsee則是在巡視一圈之后,可以通過比對分析數據發現“咦?這個椅子怎么移動了五厘米?”,而后再給后臺發出信號,讓控制中心的員工及時發現入侵者。
而且對于企業級安防來說,比起防賊,預防氣體泄露、火災等事故要重要得多。Ramsee能夠探測煙霧、爆炸性氣體、濕度、二氧化碳等等危險源,不會疲倦、不會疏漏、且反應極快,還能把安防成本降低45%,很明顯是更好的選擇。
除此之外,機器人在工業界的應用還意味著另一件事:它們能夠做到移動的信息采集及交互。
過去的機器人,干完活就完了,也很難在本地保存大量數據。Swift和Ramsee則都可以用不同的傳感器記錄數據,實時上傳云端并進行分析。
在Swift可以大量應用的電商行業,物流倉儲的需求只會越來越大,記錄并分析貨物的運送數據會是一個很大的痛點。這些準確、大量的實時數據,也很可能會反向提供更大的商業價值。
"世界會變得更加扁平,所有東西可能都會通過經銷點銷往各地,所以未來提高物流、倉儲的效率非常重要,而機器化基本上是一個不可逆的趨勢。" I am Robotics和Gamma2 Robotics的投資人、硅谷Fusion Fund創始合伙人張璐對鈦媒體說道。
未來,機器人很可能還會在多個維度上進一步升級。
張璐的合伙人之一、美國工程院院士、斯坦福大學的鮑哲南教授發明的人工皮膚也是其中一種,這是一個上過《時代雜志》的發明。放在機器人的身體或手臂上,可以像人一樣感知溫度、氣壓各方面的變化,而且如果有了小的創口,還可以自愈,“可能是未來機器人都會應用到的新型材料”。
機器人會搶走我們的工作嗎?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個答案幾乎是肯定的。機器不害怕危險,可以輕易代替容易出錯、容易疲勞、人力成本較高的人類職員,幾乎是提高生產效率的必然選擇。
根據普華永道提供的分析,最容易被替代的工種出現在運輸行業及存儲行業、制造業、批發及零售業,風險概率分別為56%、46%和44%。
但這件事情還有其他側面。
1. 有些職位消失了,另一些職位可能會出現。
波士頓咨詢公司此前做了一個針對德國工業自動化的調查,發現智能化和自動化會擠掉大概61萬個工廠的職位。
但是,與此同時,它也會增加96萬新的職位。
比如以前需要十幾個人倒班的安全行業,雖然巡查的活被機器人包攬了,現在也仍舊需要人類雇員。“工作人員需要在控制室監控各個機器人傳回的實時圖像,并根據它們傳回的數據和分析的結果進行下一步操作,機器人是沒法自己做出‘撥打911’或者‘呼叫救火車’這種行為的。”Gamma2 Robotics的創始人Brian Johnson對鈦媒體說道。
2. 沒有機器人,你的工作也不一定保得住……
今年3月,MIT教授Daron Acemoglu和波士頓大學教授Pascual Restrepo共同發布了他們的研究結果。從下圖可以看出來,更多機器的應用的確與職位的減少有關。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機器自動化比例很低的行業里,也有很多人正失去他們的工作,比如紡織業、紙制品行業等等。這些行業跟不上自動化的潮流,生產成本高,面對著用戶流失的窘境,行業里從業者就算抵制機器人,也沒有辦法保住工作。
3. 機器人可能會讓你的工資提高。
正如上文提到的,有些行業因為自動化程度低,面臨困境;也有些行業的生產力,由于自動化而大幅提升,大大超出了雇傭率的提升速度。
“總的來說,工業機器人絕不僅僅是替代流水線上的工人--它可以有效提升單個人的工作效率及生產力,從而給整個行業創造更多的價值,這對人類社會來說也是有益的。”張璐說道。
2015年,BCG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更廣泛地使用機器人,能夠有效提高30%左右的生產效率,而更高的生產力有助于提高人類員工的工資。
拯救小工業主,打破壟斷?
對于普通人來說,機器人帶來的憂慮非常現實:它會不會讓我難以找到工作,也許對我的生活是一個威脅。
可是操作更簡單、售價更低的機器人,對于有些小工業主來說,也是救命稻草。
PTG SIlicones公司的CEO Brando Cahill在接受Bloomberg采訪時說道,“我會在早上7點半,雙手合十,看向窗外,希望我們雇的這些機器操作員能來上班。”他工廠里的建模機器在工作時溫度高達350華氏度(約175攝氏度),是一項很危險的工作。在他選擇從瑞士機器人公司Staubli Corp.購買機器人處理這個工作之后,一切迎刃而解。
在Bloomberg采訪的時候,他已經下單購買了自己的第六個機器人。
近年來,在安防、酒店、倉儲等行業,也不同程度上存在著人力資源短缺的問題。“電商行業年年都在加速發展,可是比起做倉庫分揀員,人們現在往往更愿意去做個Uber司機。”Tom對鈦媒體記者說道。
與此同時,機器人還有別的社會意義。
“技術其實是打破壟斷和階級的,打破地域之間不公平的優勢,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提升效率。”張璐說道。
過去比較昂貴的機器人,基本上在有限的幾個行業里應用,比如制造業、IT行業等等。而全球大部分機器人的使用,也局限于一些制作及出口大國,包括中國、美國等等。而機器人的“平民化”,可能對于實力不夠雄厚的企業和地區是件好事。
【人氣商品】:
【品牌推薦】:
【了解機器人】:
機器人商城官網(網址打不開就+V:I99~46O3~9726機氣林)
上海機氣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市青浦區華浦路 500 號
電話:021-59801300